賴清德國政記者會提兩承諾、八主張:追求「文化永續、世界台灣」的文化願景 以藝術興國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於今(13)日召開「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第五場發表會,以「文化永續 世界台灣」為主軸發表文化政策。賴清德提出「兩個承諾、八項主張」,他承諾未來將寬列文化預算支持文化發展,並推動跨域的文化治理,希望透過:系統性文化保存、復振國家語言、促進「藝術振興」、推動博物館再升級、建構「地方文化區域治理」、強化藝文工作者權益保障、發展「台流經濟」、建構文化傳播體系等八大主張,推動文化永續發展,讓台灣文化走向世界,與世界分享台灣文化的美好。
今日共有超過150位來自文化界各領域的重要人士參與文化政策發表會,領域橫跨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傳統藝術、工藝、出版、數位傳播、漫畫、音樂、文資、建築、設計、社區營造等。出席貴賓包括:布袋戲「人間國寶」陳錫煌老師、歌仔戲「人間國寶」廖瓊枝老師、木雕「人間國寶」陳啟村老師;曾獲行政院文化獎肯定的歌仔戲名角唐美雲;曾獲國家文藝獎肯定的作家平路、詩人李敏勇、景觀建築師郭中端;總統府資政吳晟、總統府國策顧問廖武治;四位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翁金珠、陳其南、邱坤良;「董事長樂團」主唱吳永吉、貝斯手林大鈞;民謠大師陳明章、林正盛導演、周美玲導演、楊雅喆導演、楊力州導演、陳麗貴導演、劉芸后導演;作家陳耀昌醫師、亞榮隆.撒可努,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鍾延威,以及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童子賢、多位前輩畫家後代及多位國慶主視覺設計師等人皆出席本次發表會,賴清德也在場中一一與各界文化人握手寒暄。
政策發表會開始前,由陳錫煌掌中劇團、金曲獎入圍樂團「同根生」、全方位創作藝人又仁帶來《傘還未開》的表演,展現了台灣文化多元、創新,充滿活力的特色。演出中,帶有金光色彩的傳統布袋戲與當代樂團展開跨界合作,傳統樂器和現代音樂展現了巧妙融合,另有跨族群元素的結合,既當代又傳統,既傳承又創新,充分彰顯了台灣文化豐沛、深刻且擁有各種可能。
「我相信,經濟使國家強大,文化使國家偉大!」賴清德說,經濟能夠帶動國家的成長茁壯,讓每個人發展的更好,而文化是國家的靈魂、是我們的根,也是帶動進步的原動力。因此,賴清德提出「以文化深化台灣五大方向」,包括深化台灣認同、深化國家團結、深化自由民主人權信仰、深化印太和平守護者角色、深化台灣邁向世界迎向未來,並提出針對未來文化政策的「兩個承諾與八項政策主張」。兩個支持文化發展的承諾,分別為「政府每年一定會寬列文化預算,並持續提高」,以及「推動跨域文化治理,強化行政院文化會報機制,落實《文化基本法》保障文化權」。
賴清德的八項文化政策主張,包括以下重點:
第一,「推動系統性文化保存,奠立文化根基」。賴清德指出,他將推動「再造歷史現場2.0」,將原本由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支持的再造計畫,升級成為常態性的「區域型文化保存」計畫,鼓勵文化資產保存結合城市空間治理,讓當代人在生活中重建歷史感。此外,他也會強化文資保存的法規體系,促進國、公有文化資產的活化與保存,提高私有文資的保存誘因,並持續推動傳統工藝、傳統表演藝術、民俗、傳統知識、口述傳統等無形文資的保存、傳承與再生,以此形塑台灣的文化特色。
第二,復振國家語言,促進多元文化社會共融。賴清德以吳念真電影《多桑》中的情節,說明當年省籍隔閡,語言傳承的問題確實是重大的阻礙與傷痛。賴清德表示,他將加速推動成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推動各族群語言及手語的傳承復振及永續發展。他也將健全國家語言教學資源,保障學生選擇任何一種國家語言的學習權。此外是營造多元語言的友善環境,從公營藝文場館優先落實多元族群語言及手語的服務,並支持多元語言的不斷創作與傳播。
第三,促進「藝術振興」,厚植國家軟實力。賴清德表示,「藝術興國」是相當重要的理念,未來將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因為沒有歷史就沒有國家,推動文化藝術振興,歷史是一定要做的事情。藝術史是國家重要且獨特的文化根基,他將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2.0」,系統性建構美術史、表演藝術史、音樂史、工藝史、建築史、文學史、影視音史等藝術史的典藏、研究及策展,以藝術史豐富當代台灣文化視野。此外,他也會推動文化教育向下扎根,擴大支持藝文創作,發展藝術產業,支持藝術展會,完善藝術產業法規與制度,活絡藝術市場。
對於文化部所推動的1200元文化幣(成年禮金)政策,賴清德也指出,他將持續推動16歲至22歲的青年文化幣,以此促進青年文化體驗,提升文化平權,讓享受文化藝術,成為台灣人的日常。
第四,推動博物館再升級,展現台灣文化視野。賴清德承諾將研提博物館政策白皮書、修正《博物館法》,全面提升博物館研究、典藏、修復及策展專業發展。他也將建構台灣的博物館系統,支持各館舍專業資源共享及合作,全面提升博物館的專業治理,推動博物館智慧升級示範計畫,增進博物館的公眾體驗。
第五,建構「地方文化區域治理」,發展地方文化特色。賴清德表示,中央政府所推動的國家文化治理有其範疇,而地方政府在文化推動上亦有其角色與目標,因此他將支持全台各地地方場館「以軟體帶動硬體」的升級轉型計畫,媒合中央與地方相互合作,讓藝術文化能在全台遍地開花、蓬勃發展。此外,也會推動在地藝文創生,深化社區營造4.0,推動行政創新,導入「社造沙盒計畫」,支持社造夥伴由下而上的自主行動,實踐社造精神。
第六,強化藝文工作者的權益保障。賴清德表示,他將從制度面全面強化藝文工作者在工時、保險、創作貸款、性平、安全、智財權等面向的權益保障。未來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舉辦或委辦節慶活動時,都應該落實「優先保障藝文勞動」及 「尊重藝文專業導向」兩項原則。
第七,壯大台灣文化內容,發展「台流經濟」。賴清德表示,未來政府將擴大投資台灣文化內容,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希望未來十年帶動至少千億以上的投資規模,支持影視、流行音樂、圖文及數位傳播、設計、動漫、遊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同時要推動投資抵減,促進跨國合資合製,進一步形塑國家文化品牌。此外,也會推動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加速文化內容生產及數位文化傳播。
第八,建構文化傳播體系,讓台灣文化走向世界。賴清德指出,發展「平台」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戰略,未來他將持續強化台灣的公共媒體及國際頻道,向世界傳播台灣觀點及台灣文化。他也將支持台灣OTT平台國際化,讓全球觀眾能透過來自台灣的OTT平台,看見台灣及亞洲的作品。此外,由於台灣有最自由且重視人權的新聞環境,未來他也將努力把台灣打造成「亞洲媒體中心(media hub)」。
最後賴清德表示,希望可以透過文化政策,讓台灣的文化能夠永續發展,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他表示,科技就像翅膀,能夠將台灣帶到全世界,讓台灣佔有一席之地;而文化則是台灣的根,更是台灣的臉龐,讓世界能夠透過文化,認識真正的台灣。
國政召集人暨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感謝各位齊聚出席凝聚力量,一起來前瞻下一個階段的文化願景,「文化發展像種樹一樣,只要有肥沃的土壤,它就會從生活裡面成長茁壯,開出美麗的花朵」。她說,政府的角色就是做好文化扎根的工作,建立支持體系,讓人人自由創作分享,文化就會從土地上生長出豐厚的力量,伸展它獨特的面貌,感謝過去幾年有機會成為「文化園丁」一份子,感謝文化界各位長期的推動與督促,也感謝蔡總統與歷任院長的支持。
鄭麗君表示,賴副總統擔任行政院長時,全力支持文化施政,猶記得他首次至立法院施政報告時,提出五項國家建設目標,第一項就是文化施政,「就算不是史無前例,也是十分罕見」。她說,還記得賴副總統當時報告說「文化是國家的靈魂」,要求每位部會首長施政都須具備文化思維,在他任內送出超過中央政府總預算1%的文化預算,也送出《文化基本法》,奠定文化治理的法制基礎,並讓延宕多年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正式成立、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以及核定專案預算讓公視成立台語台,落實文化平權。
鄭麗君指出,台北、高雄兩座流行音樂中心,也是在賴清德行政院長任內努力排除困難,核定追加預算才能順利完成;台灣漫畫基地在還未完工前,當時的賴院長就支持文化部先啟動「以軟帶硬」的內容營運,首創漫畫輔導金。另外這幾年「台流」逐漸成形,也是有前瞻基礎建設預算的支持,文化內容策進院也是賴院長在辦公室親自主持會議,排除許多困難,才能夠完成設置條例的立法等。「文化發展需要長期努力、文化治理需要一點一滴的累積。」
「我在過去幾年文化治理的工作中學習到非常的多,深刻體認民主治理必須以人為本。」鄭麗君認為,必須要建立社會支持體系,支持每一個人在這塊土地上能夠自由地自我實現,如同賴副總統所說「人人有希望、國家有希望」,國家希望工程不僅是一個國政藍圖,它更是一個台灣社會下個階段可以追求的社會理想,為的是讓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文化願景,帶動台灣進步。
欣賞圖集